Notice: Undefined index: uid in /www/wwwroot/chinairport.net/inc/user.php on line 259

Notice: Undefined index: openid in /www/wwwroot/chinairport.net/inc/user.php on line 29

Notic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www/wwwroot/chinairport.net/inc/user.php on line 38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欢迎访问中国民用机场网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1-06-07 16:06:00
新闻来源:民航资源网
浏览量:1155次

发布时间:21/06/07 16:06
PV:1155次
新闻来源:民航资源网

       一树繁花,一城繁华,六月的龙江大地,勃勃生机,一望无际郁郁葱葱。从四面八方飞抵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飞机,在垂直高度600米时,可俯瞰到地面一块块绿色的田畴、影影绰绰的楼房、蜿蜒曲折的河流……

  地面塔台上,空中交通管制员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飞机安全起降。

  国航16XX,哈尔滨塔台,雷达看到,通播A有效,雷达引导进场;下降到12(1200米)保持,修正海压1003;保持12(1200米),建立05号盲降报;地面风080度3米/秒,跑道05,可以落地。

  “天空辽阔,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只是个梦想。当你真的飞上天,就必须遵守规定的航线飞行。至于什么时候起飞,向着哪个方向飞,空中还有谁与你相向而行,如何避让……这些都需要按照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指挥。


  一代空管人:白布作为降落标志 坐在卡车上指挥飞机起降

  今年73岁的安永福,退休前担任民航哈尔滨空管中心主任。安主任当空中交通管制员时,机场位于现在的哈尔滨市南岗区齐鲁大厦附近,叫哈尔滨马家沟机场。他是那里的第一代“管制员”。

  退休多年的安永福回忆说,1978年,改革第一年,他当“空中交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当时的机场就是一个大草甸子,没有像样的跑道,也没有塔台。”安永福说,为了让飞机安全准确着陆,要在草甸子放置特殊白布作标志。飞机起降时,管制员坐在一个军用卡车改装的指挥车上,通过电台与飞行员进行地空“对话”。这个指挥车被称为“移动塔台”。

  当时,马家沟机场只有5条航线,每周起降航班15个,都是白天航班,旅客也很少,一般都是“县团级”以上干部,有介绍信才可坐飞机。那个时候,飞机的机型很小,噪音很大,飞行速度也很慢,机场设施也相当落后,“移动塔台”空间太小,冬天冷、夏天热,很憋屈、挺遭罪。指挥一架飞机降落,从通过电台联系上飞机到安全着陆,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1979年12月,可起降大型客机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投入使用,当年,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实现7.14万人次,这在当时是一次不小的飞跃。

  随着阎家岗新机场的建成投用,“空管”的工作环境有了质的改变,终于从“移动”变为“固定”,从地面转移到“空中”—阎家岗机场修建了28米高的空管塔台,安永福和同事们真正实现了在“空中”管理和指挥航班。“如今,阎家岗的塔台已经废弃了,但是它见证了龙江民航起飞的脚步。”安永福感慨地说。

21060701345892.jpg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摄影:刘航


  二代空管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大量的外国飞机进驻机场

  “80”年代末期,哈尔滨机场每天十几个航班,指挥手段仍旧“原始”,一架飞机从准备到起飞需要10分钟。

  今年62岁的万连顺退休前是民航黑龙江空管分局副局长,1987年到阎家岗机场塔台工作。万连顺刚参加工作时,一个班组就四个人。“那个时候,每天飞机起降多在十个架次左右,航班基本集中在上午,到下午三四点钟几乎就没有了。”

  万连顺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航班基本都是小型飞机,以苏制的安-2、伊尔-14、安-24、伊尔-18等机型为主;进入90年代,麦道系列、波音系列大型客机开始进驻阎家岗机场。

  万连顺说,那时候一个航班出港手续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通报本场地面气象信息条件和航路气象信息条件,途经航路是否有其他用户限制和与临近管制区进行管制移交。飞机经过滑行道进入等飞线,向塔台发出起飞请求,待符合起飞条件后,塔台才予以放行。整个过程,耗时10分钟左右。


  三代空管人:民航转型岁月流年 从手写版到电子化的进步

  今年54岁的王学龙,是1992年到机场塔台工作的。当年,王学龙从黑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黑龙江省民航局航行科工作,在民航院校经历一年的培训后留在塔台,成为一名“科班”出身的“管制员”。

  王学龙说,他上班的时候航班量较之前要多一些,但在晚上八点半左右本场航班也就结束了。王学龙依稀记得每天传递航班信息工作程序:当本场有飞机起飞时,塔台管制员利用直通电话通知飞行服务报告室管制员,飞行服务报告室管制员在起飞电报单上手工填写收报单位、飞机注册号(当时陆空通话使用飞机注册号,不使用航班号)、起飞机场、起飞时间、目的地机场等,然后,将该起飞电报单夹在电台放下绳子的夹子上,再摁响电铃通知对方,对方听到铃声后,提拉绳子就获取了这个起飞电报单,通过楼层间的“连接口”传递给报台,报台同事通过人工方式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航班飞行沿途的相关单位。

  那个时候,相关保障航班部门有20多家,每家都要使用次日的航班飞行计划,当时使用的航班飞行计划是人工誊写的,那时没有复印机,也不像现在通过电脑就可航班信息共享了。“利用复写纸,抄写一次能制作出十份航班飞行计划,要写两次,写得手都酸了,之后通过对讲机通知各部门来领取航班飞行计划。”王学龙说,这样的情况持续到1995年,飞行服务报告室增加了电传发报机,替代了摩尔斯电码,办公设备也大有改进,购置了复印机,提高了工作效率。塔台也用上了先进的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仪表。

21060701345838.jpg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摄影:刘航


  四代空管人:抓住改革开放红利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998年,改革开放迎来第20个年头。当年4月,48米高的新塔台投入运行,“空管”指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7月,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更名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升级后的新机场可昼夜起降大型客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大关。

  这一年,1974年生人的刘兆民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成为空管的第四代空中交通管制员。“刚开始,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每天航班在40架次左右,一般晚上10点钟就能结束工作了。后来,每个班组值班人数逐渐在增多,工作职责也越来越细化了。“一个人在塔台工作的情况,不会再有了,因为航班量在成倍增加,按照要求,需要执行双岗制。”刘兆民说。

  在刘兆民的记忆中,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电脑已经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应用,但那时的电脑远没有现在的“智能”,更没有实现信息的网络化,无法直接应用在空管管制工作中。2003年后,随着各种空管辅助设备的广泛使用,比如电子进程单、航站自动通播系统、气象网络终端等设备逐渐在管制运行中发挥作用,电脑逐渐成为管制员的得力“助手”。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大,进出港的飞机架次不断增加,塔台管制手段也在不断更新。逐渐启用了一/二次监视雷达、场监雷达,通过雷达屏幕对飞机的起降实施监控和指挥。仪表着陆系统、甚高频通讯设备、多普勒气象雷达逐渐开始成为主角。

  2003年和2005年,旅客吞吐量又先后突破300万和500万大关。201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2106070135004.jpg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摄影:刘航


  五代空管人:管制工作手段改变 迎来民航快速发展黄金期

  2008年,张刊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她是黑龙江空管分局第一个从民航院校管制专业毕业的女管制员。

  张刊参加工作的时候,哈尔滨塔台的管制手段已经由雷达监视下的程序管制转变为雷达管制。在实施雷达管制以后,管制员可以依靠雷达屏幕上显示的航空器位置来调配飞机。眼见为实的指挥方式能够使管制员更加精准地掌握飞行动态,制定调配预案,减轻工作负荷,提升安全裕度。当时,哈尔滨塔台使用的自动化系统是第一套国产自动化设备,内话系统是SITTI内话,功能相对比较单一。随着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航班量的迅猛增长,自动化系统和内话系统都在不断地升级。塔台管制员主要采用雷达引导、平行偏置、流量控制以及增开席位等方式进行对空指挥。在发布放行许可时,塔台管制员逐步利用“数字放行”取代了“语音放行”,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放行效率。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哈尔滨民航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每天的航班量约在150架次左右,工作强度要比前辈刘兆民工作的时候提高了很多。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航”航班量从日均十几架次逐渐增加到日均五六十架次。尤其是在2015年前后,“外航”的航班量攀升速度显著。这些“外航”主要来自于北美、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而且以大型客机为主。张刊说:“我们用熟练和标准的通话用语与机组交流,为其提供空中管制服务,内心无比自豪。”工作中,张刊不仅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航”飞抵哈尔滨,还能看到不少国内航空公司聘请的外籍飞行员。

  2018年是张刊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日均航班量已经达到374架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伴随着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信息化、协同化、智能化将成为空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1060701350053.jpg

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摄影:刘航


  六代空管人:紧跟国家建设步伐 奋勇担当共筑交通强国梦

  进入到新时代,随着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推进,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建设取得了喜人成就,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哈尔滨民航保持了较快的运输增长,在这里,有一群青年人,用忠诚与奉献,守护着祖国“空中交通北大门”。2020年1月19日,黑龙江空管分局保障哈尔滨本场航班安全起降473架次,创造了黑龙江民航运输量历史新高。

   “90后”女管制员米兰是这支青年集体中的一员,他们拼搏在祖国最冷的地带,闪耀在冰城最亮的地方。米兰说:“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援鄂医疗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是管制员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我们为打赢这场“战疫”所能贡献的微薄之力”。同年,黑龙江空管共计保障重要航班172架次、防控物资258.5吨,圆满完成黑龙江省8批次援鄂医疗队、赴俄医疗队、防疫科研物资等重大运输的保障任务,畅通了抗疫运输的“生命线”牢牢守住了黑龙江防疫“空中门户”。

  党史百年奋斗路,风华正茂再出发。正当米兰这一代年轻管制员学习“双目”运行、“HUD”运行、“PBN”运行,这些管制新技术,完成从“新手”到“成熟”的蜕变时,黑龙江民航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省内从“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已形成区域内通航13家民用运输机场的航空运输新格局。

21060701345914.jpg

  图:六代空管人话黑龙江民航发展史 摄影:刘航


  按照已批复的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的规划,哈尔滨机场定位为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国际航空枢纽,东北对外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在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飞机起降48.3万架次。黑龙江空管人会时刻谨记初心和使命,瞄准“顺畅出行”、聚集“便捷出行”、围绕“群众关切”,推动省内民航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民航服务品质,积极践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向往,更好地发挥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交通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空管贡献,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进行评论.
评论列表
Notice: Undefined index: feedbacktokens in /www/wwwroot/chinairport.net/inc/final1.php on line 500
暂无评论!
涉及机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IATA:HRB
ICAO:ZYHB
等级:4E
海拔:139
跑道数量:1
最长跑道长度:3200米
经度:126°15′01″E
纬度:45°37′24″N


相关信息
黑龙江机场集团2020年旅客吞吐量1645万人次

Copyright 2020 © ChinaAirport Dat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