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亭到胶东,青岛机场客源变化分析
从流亭到胶东 青岛机场客源变化分析
2021年8月12日,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关闭,胶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与北京大兴、成都天府机场分批转场的模式有所不同,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采用“整体迁建,一夜转场”的方式,是我国民航近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性整体转场。
一、突破资源限制瓶颈,胶东接棒流亭成功启航
为什么要关闭流亭机场,转场胶东机场?最直接的原因是:流亭机场现有规模体量已无法满足青岛持续发展的要求。
2010年,青岛流亭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成功跻身千万级机场行列。2012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达到机场设计保障能力的上限,机场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保障客货运营,满足增长需求,2013年,青岛市政府批准了总投资4.8亿元挖潜扩容方案,将流亭机场设计保障能力提高到年旅客吞吐量1800-2000万人次。挖潜扩容后的流亭机场,旅客同比增速连续保持在每年11%以上。经过4年的发展,2016年,流亭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步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在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机场于2019年突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流亭机场的潜力已经完全被开拓完毕,航运能力已经触达发展的天花板。空域资源紧张、航线拓展困难、本场扩建受限,因此青岛机场搬迁势在必行。
搬迁后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定位为东北亚的国际枢纽机场,是山东省首座4F级国际机场(目前国际上最高飞行区域等级),它将构建“沟通南北,辐射西部,面向日韩,连接世界”的开放型航线网络布局。计划到2025年,新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到2045年,可满足旅客吞吐量5500万人次的需求。
二、新机场扩大了对周边区域、城市的客源辐射范围
为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地发展,满足机场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需要,青岛新机场从原先距市中心23公里的城阳区,向西搬迁至距离青岛市中心(直线距离)39千米的胶州市。新机场虽然远离了市中心,但却放大了对周边区域、城市的客源辐射范围,让更多旅客享受到了便捷的“空中通道”。
从新老机场进出港客源构的成角度看,新老机场的省内、省外客源占比基本保持在四比六,并无太大变化。但是,通过分析机场周边城市旅客出行对于青岛机场的选择情况发现,潍坊、烟台的旅客出行,在新机场投运后选择从青岛机场出发的旅客比例分别提升了3%与2%。例如,原先有5%的潍坊旅客出行会选择从青岛流亭机场出发,现在8%的潍坊旅客出行会选择从胶东机场出发。受地理位置影响,新机场的投运对周边城市潍坊、烟台的客源辐射带动作用有所增强。
从青岛本地客源的角度看,胶东机场投运后,市北区、黄岛区、市南区仍然是排名前三的客源区域,本地客源占比超五成。新机场所在地胶州市,客源占比8.4%,比投运前提升了3.9%,客源占比提升最为显著。而原先客源占比较低的即墨区、平度市、莱西市,在新机场投运后客源比例也有小幅提升。新机场的投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周边区域、城市的客源辐射范围,有利于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空铁联运”成为机场增长的新引擎
胶东国际机场是国内首个集高铁、地铁同时下穿航站楼并设站的机场。高铁、地铁和机场的无缝衔接,为旅客带来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也为机场装上了“空铁联运”的增长新引擎。胶东机场投运2个多月以来,虽然受疫情影响,客运量同比下降了24%,但机场空铁联运的旅客量却逆势上涨,同比上升5%。潍坊、威海、烟台、日照是空铁联运的主要始发客源,客运量占比超七成。
以胶东机场为中心的空陆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了“1小时内连通青岛、1.5小时通达全省、2小时可通达苏北、豫东和皖北地区“,拓展了省内、省外的客源,为胶东经济圈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加速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