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分流的北京国际客运航班逐步恢复直航 业内:标志着我国国际航空市场将触底反弹
据民航局今日傍晚消息,自9月3日起逐步将经第一入境点分流的北京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
8个输入病例较少的国家先行恢复
此前,为严控首都疫情输入风险,自3月23日开始,入境北京的所有国际客运航班被分流到指定第一入境点,接受检疫符合条件的旅客可搭乘原航班入京。截至9月1日,已有511个国际客运航班被分流到第一入境点。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上述分流国际客运航班将逐步恢复直航北京。根据相关航班始发地远端核酸检测工作情况,自9月3日起,将先行恢复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希腊、丹麦、奥地利、瑞典、加拿大等8个输入病例较少国家至北京的9个航班。恢复后的第一班为9月3日国航执飞的柬埔寨金边至北京航班。
四项举措严格防控
同时,为进一步做好航班恢复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民航局将对所有直航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在严格执行航班熔断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一是对单班运行实际输入病例达到熔断标准的,立即采取熔断措施,并在熔断期结束时恢复其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政策;二是对单班运行实际输入病例超过3例的,入境点立即由北京恢复至指定的第一入境点;三是严格控制直航北京国际航班客座率,并控制每日从首都机场入境的旅客规模;四是在严格旅客远端核酸检测和机场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对此类入境旅客实施严格的闭环管理,最大限度防范输入风险。
试运行阶段 直航航班每日人数限500人左右
实行每日入境进京人员总量调控,试运行阶段每日直航航班(含港澳台)、包机人数统筹掌握在500人左右,试运行后视情逐步恢复至每日不超过4-5个航班,人员规模掌握在1000人左右。对其他入境北京航班,仍继续加降分流第一入境点,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实现小幅稳妥、渐次增加、有序放开,切实服务保障境内外人员安全有序便捷流动。
直航航班统一降落在首都机场T3-D专区
压实航空公司主体责任,根据入境后实际输入病例数,及时采取恢复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航班熔断等措施,最大限度阻断疫情输入风险。国际航班抵京后,全部统一降落在首都机场T3-D专区,旅客在专区内完成通关、查验、核酸检测等工作,由专用车辆转送到指定地点进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境外人员集中观察点设置在五环以外。对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以及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及时安排转送至定点医院。通过全程闭环管理,确保将疫情输入风险降到最低。
直航恢复初期确定地坛医院为救治定点医院
直航恢复初期,确定地坛医院为医学筛查和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地坛医院已装备半小时左右的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可高效用于特殊可疑人员筛查诊断。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配医疗资源,应对入境航班和人员增多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特殊旅客实施个性服务与管理,全部进行“1+3”检查。
业内:恢复直航将巩固北京国际枢纽机场地位 标志着国际航空市场将逐步向常态恢复
对此,民航资源网专家林智杰表示,恢复直航应该是北京回归常态化防疫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状态,国内航班熔断和奖励的机制前期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疫情输入的风险基本可控,每日入境航班确诊的人数也不多,很多航班都是全员无感染,个别航班有零星的确诊病例,大面积集中确诊的很少见。因而,综合判断北京地区国际航班的防控已经风险可控,所以可以逐步重启更方便和更大规模的国际往来。
民航资源网专家綦琦则认为,第一入境分流政策是在国内疫情爆发和境外输入病例双重危机的情况下提出的,是阶段性政策,也是为北京的防疫医疗资源减压之举。随着国内疫情平稳,国内防疫医疗资源紧缺问题得到暂时缓解。国际航班涉及的境外输入方面以熔断机制的管理平稳可控。为了复工复产,确保国际供应链不断链,恢复北京直航是必要的,逐步恢复直航是因势利导,是我国在疫情防控和治理取得有目共睹成效的必然结果。
此外,綦琦认为恢复直航北京必将起到巩固北京国际枢纽机场地位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因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导致的国际及地区航线航班几近停摆的大背景下,科学有序的恢复直飞北京的国际航班更有引领作用。
民航业作为服务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疫情防控成绩的试金石。随着国际航班复航增加和恢复国际枢纽直航启动,标志着国际航空市场将逐步向常态恢复,我国国际航空市场将触底反弹,可持续性要看国内外航司的航班防疫情况,“不处罚熔断机制,争取奖励航班”是根本路径,这都依靠航司对前往我国航班上的旅客做好包括核酸检测,客舱防疫,入境复检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
目前国际航班客源还是因躲避疫情回国旅客,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后续随着全球对疫情防控能力提升,有效疫苗研制成功并大范围接种,全球经济交往重启和跨国商务及旅行需求逐步恢复,国际航空市场方能持续恢复并回归疫情爆发前状态。
最后,綦琦强调恢复国际航班直航北京是有前提的,望中外航司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最好疫情防控,降低境外输入病例,我国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至于一切工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