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聂强强:旅客出行趋势行业分析
民航资源网主办的2020民航趋势论坛在郑州举办,本届论坛以“育新机·开新局 疫情常态下中国民航的突围之道与竞争力打造”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民航业相关人士,共同探讨疫情对航空业的中长期影响,思考行业格局战略调整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航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携程机票研发数据分析与挖掘总监聂强强发表《旅客出行趋势行业分析》主题演讲,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来分析疫情对航空旅客的结构、出行习惯带来的影响。
很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代表OTA来给大家做这样的一个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国内航空旅客的出行趋势的分析。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别介绍。首先是旅客行为习惯的变化趋势,然后是旅客结构变化趋势以及疫情下的旅客出行趋势。
旅客行为习惯变化趋势
今年休闲旅客的占比有一个很明显的提升。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对于商务出行的冲击更大。
如果把时间线拓展到整个十三五期间,国内休闲旅客的占比一直是持续稳步上升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随着国内民航客运的发展,包括收入不断提升,大家是更愿意出去玩的。从右边这幅图可以看到,在16~19年间,休闲客的提前购票天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大家出游提前规划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今年受疫情影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旅客包括航班的不确定性,国内航班整上座率、票价相比往年更低,旅客即便临近起飞再去购票,也不用担心买不到票或者是买到很贵的票。
旅客休闲目的地逐渐下沉
从休闲旅客的目的地来看,在疫情前传统的一线、包括新一线城市,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二三四线城市,包括一些特色游目的地,像海岛、西北、草原等目的地占比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国内旅客休闲目的地逐步开始下沉到234线城市,包括一些特色目的地。今年受疫情影响,非一线城市受航班调整的影响更大,导致整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占比又有所回升。整个下沉的趋势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
特色、小众的,小而美的目的地越来越受欢迎
拆细到具体的目的地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这种特色的小众的,小而美的目的地,越来越受国内休闲客的欢迎。特别是今年的西北,像西宁、兰州国庆节期间基本上一票难求。还有新疆在整个疫情爆发前,也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除了陕西北,海岛游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像舟山这种比较小众的海岛目的地表现也是比较亮眼的。另外海岛游里面,三亚今年的涨幅也特别显著,主要是因为国际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的跨境游开始转移到国内。三亚免税城吸引了大批跨境游的转移需求。
从16年到19年,整个人均出行的航段量,实际上是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今年主要一个是疫情影响,还有一个是这份数据截止到10月份还没有完全结束。
从具体的航段量的分布上来看,一年平均飞1~2次的旅客占了绝大多数,大概占比是在3/4。但是这个群体的占比实际上在逐年的缓慢下降。相对应的一年飞三次及以上的相对高频的旅客,其占比呈现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从数据上看,国内的旅客的出行其实越来越频繁。
从休闲旅客的出游时长来看,整个十三五期间都是快速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今年。从具体的出行停留天数来看,选择出游3~4天的旅客占比是最大的,达到了40%,选择出游5~8天的旅客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到今年的话大概占比已经超过了1/3。所以说从整体上来看,旅客休闲出游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就说明大家愿意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出游。
疫情之前,从16年到现在,旅客平均的提前购票期,呈现非常稳定的周期性规律。节假日会比平时高很多,像春节票,一般旅客会提前半个月左右购买,国庆节期间的票一般会提前10天左右。今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提前购票期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原因前面也提到了就是航班的一些不确定性,低上座率低票价,后面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提前购票期也在快速回升。到今年10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很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总体上来讲,旅客的提前购票期还是比较稳定的。
红眼航班需求并未饱和
整个十三五期间,旅客选择乘坐红眼航班的占比和本身市场上红眼航班航班量的占比,呈现了非常完美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市场给出来红眼航班数量越多,选择红眼航班的旅客也就越多,这说明很大程度上市场对于红眼航班的需求其实并不饱和。去年民航局为了缓解春运的客流压力,批准了10个红眼航班的试点,延长包括像上海浦东、广州、深圳、成都,昆明等10个机场的国内航班运行时间,红眼航班是否能够常态化发展,包括怎么样去分析红眼航班的需求,将来一定是机场,包括航司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转旅客占比逐步上升 跨航司中转需求大
从携程的中转票量占比上看,中转的订单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随着国内枢纽和干线越来越饱和,选择中转的旅客肯定是会越来越多。对于各类中转产品的占比趋势上,随着航司的中转产品,包括携程推荐的中转产品的不断丰富,旅客自己拼接的占比在逐步下降。从整个的占比绝对值上看,航司的中转占比目前大概是占到了1/4,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
从总体的中转订单看,选择跨航司中转占比超过70%。说明市场对于跨航司的中转产品也是存在一定需求。
再来看一下中转点,国内航班Top10的中转点分别是西安、昆明、乌鲁木齐、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兰州,郑州,还有呼和浩特。西安和昆明相比其他几个中转点来讲,体量要大很多。在这top10的中转点里面,除了北京,基本上都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旅客是选择跨航司中转。中转对于机场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吞吐量,实现更高效的跨航司中转,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吞吐量,要实现高效率的跨航司中转,机场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旅客结构变化趋势
儿童及老年旅客占比稳步上升
首先是旅客年龄段的趋势,16年到19年之间,0~18岁和60岁以上的年龄段的旅客占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0~18岁旅客的占比上升,说明儿童客越来越多,亲子游已经逐步从近郊周边开始走得更远,亲子游对于航空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60岁以上旅客群体占比的提升,说明空路出行方式逐渐在老年人群体中得到普及。今年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包括一些跨省游的限制,学校对于学生群体的出行限制导致了这两个群体都有所下降。
两舱旅客年轻化,80后成为主力军,90后增速显著
再看一下国内两舱旅客的结构变化,80后之前的旅客,像60后70后群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80后已经超过70后,成为国内两舱旅客的主力军,占比达27%。80后之后的旅客占比也在快速上升,尤其是90后,它的增速是最快的。整个十三五期间它的占比将近翻了一倍,达到了17.8%,已经接近1/5的占比。
当然两舱旅客结构的年轻化趋势,一方面跟80后90后逐步参加工作,经济实力增强有关。还有一方面原因跟80后90后的消费观念的改变有关。我们常常说消费升级,未来两舱里面一定会看到更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也必将是出行领域消费升级的主体。
亲子游旅客占比增速显著
再看一下同行的旅客结构变化趋势。16年到19年,亲子游的旅客占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16年的大概10.6%提升到19年的16.1%,整个提升幅度超过50%。今年受疫情影响占比有所回落。除亲子游外,大学生旅客、中老年旅客群体的占比,也是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当然它的增速相对来说要缓和许多。越来越多大学生,包括亲子游、中老年旅客占比上升的趋势,其实从侧面也是反映了出行领域的消费升级的现象。
亲子游及带爸妈出游更爱去海岛、草原
亲子游旅客是所有休闲游里面的一大群体,他们最偏爱的目的地是海岛,去的最少的是高原。像有老人同行的群体,包括像中老年群体,还有带爸妈出游的这种群体,也是更喜欢海岛草原这种更加舒适更加休闲的度假游目的地。而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更喜欢更具挑战性的高原游。
疫情下的旅客出行趋势
从左边这幅图可以看到,疫情初期商旅出行占比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虽然随着疫情的恢复,这个gap有所缩小,但仍然是持续的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疫情导致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加强,商旅成本首当其冲。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远程技术的发展,线上会议的效果越来越好,疫情期间大家居家办公,导致企业更快的去接受远程会议模式。
以提供远程会议技术的zoom公司为例,他们家的股票从年初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接近翻了8倍。所以说即便是疫情完全结束,远程会议模式很可能还会继续被企业所接纳。从这个角度来讲,疫情对于商旅的影响很可能是会长期的持续下去。
前面也提到旅客的出行出游的平均停留时长,在疫情期间,尤其是暑运期间,整个停留时长是有一个明显的缩短,疫情期间旅客的出游更加谨慎了。但是到9月份10月份,基本上整个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停留时长已经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旅客的平均购票期也是一样,疫情初期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但是随着疫情的恢复,它也在逐步恢复,到10月份的时候已经接近去年的同期水平。从同行的旅客结构上看,亲子游还有包括带老人出行的占比,同样在疫情期间有一个很明显的下降,但是随着疫情的恢复,包括跨省游限制的取消,带老人出行的占比已经迅速的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亲子游的占比也是有非常大的一个回升了,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个比较小的gap,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群体的出行还是存在一些限制。
从总体上看,疫情期间只是短期的对旅客的一些出行习惯造成了一些改变或者影响。但随着疫情的恢复,旅客的出行信心也在恢复,疫情并没有对旅客的出行习惯,包括趋势造成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最后,疫情对于旅客休闲目的地,刚才提到下沉趋势的影响,疫情之前,234线城市的占比是持续上升的,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占比有一个明显的下降,但是伴随疫情的恢复,占比也在逐步恢复。所以说疫情只是延缓了旅客休闲目的地下沉的趋势,但并没有改变这个趋势。
谢谢大家!